昨天,正在上大學的楊小姐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她已經被城管的“呼死你”警示短信擾得心煩意亂。自從8月23日以來,她每天都會收到10到20條從河北某城管發(fā)來的關于張貼小廣告的警示短信,每條信息費0.5元,到昨天為止已經被扣掉了約125元的話費。這些短信不僅給她造成了經濟損失,而且影響了她的學習生活和正常通訊
。
楊小姐告訴記者,事發(fā)后,她曾多次打電話與該城管交涉,但都沒有得到解決,工作人員告訴她,要她親自帶著相關證明到位于河北的該城管解決。可自己上學根本就沒有時間,再說事情并不是自己造成的,為什么受害者還要登門自己解決問題。
記者打電話給該城管負責人了解關于此事的情況。一位工作人員門先生說,城管隊在街道兩邊的墻上發(fā)現了許多違法小廣告,他們將出現頻率較多的手機號輸入了“呼死你”警示系統(tǒng)中。在小廣告出現不多的時候,他們也曾打電話一個一個核實,但現在由于每天查到的非法小廣告很多,城管隊員只能將部分號碼進行核實或直接將手機號輸入系統(tǒng)。門先生還說,如果收信人在收到短信后發(fā)現錯誤,可在三天之內帶上本人的有效證件到城管隊來核實、銷號。
楊小姐說,城管部門通過小廣告警示系統(tǒng)治理惱人的小廣告可以理解,但是取證工作是不是應該更加嚴格。
記者從北京的一些城管部門了解到,在將電話號碼輸入警示系統(tǒng)前,城管要經過嚴格的取證過程。首先由分隊隊員對出現在街頭的小廣告進行影像資料的取證,然后再以交易人的身份通過小廣告上的電話號碼向對方進行錄音取證,錄音是必須的。第三步,一切準確無誤后,再將小廣告上的手機號碼輸入系統(tǒng),輸入時,要經過3個人的核對簽字。為了防止隊內有人故意打擊報復,號碼一旦輸入,只有一個人知道進入系統(tǒng)的密碼,防止更改號碼。一套嚴格的程序下來,非法小廣告在劫難逃。北京中兆律師事務所的朱公衛(wèi)律師則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楊小姐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要求城管部門停止侵權行為,還可提出應有的賠償。
到記者截稿時為止,楊小姐給記者打來電話說,通過多方的協(xié)調,中國聯(lián)通表示已經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協(xié)調,停止了短信的發(fā)送。(王薇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