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郊衛(wèi)星城而言,進入快速城市化進程的時期,市區(qū)建筑面貌似乎正在經歷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洗禮。    處于城市化快速擴展期的衛(wèi)星城,好像一
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然而,在祖國大地一片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運動”中,建筑同質化的傾向日趨嚴重。規(guī)劃設計師們的圖紙,正在把許多新生的城市變成一個模樣。許多人也許都有這樣的同感,當我們乘飛機從這個城市飛到另一個城市,似乎只是時間的流逝,而這些城市的面孔是一樣的———可怕的城市化洗禮。    當人們喜新厭舊的躁動心態(tài)塵埃落定之時,環(huán)顧周邊生存的環(huán)境,懷舊情感油然而生。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們在尋找城市的根。
   這時候許多人會發(fā)問———“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新來建設?”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發(fā)問。它讓我們不由得要思索:該怎樣把握歷史給予我們的城市化機會。
   今日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口兒。大大小小的城市的重建與擴容,為城市復興與發(fā)展提供了時機,更為房地產開發(fā)商及上下游企業(yè)提供了無限商機。然而,在大拆大建一通后,以藝術家、文化學者為首的一批人率先發(fā)現一個問題:一方面城市面貌高度趨同,另一方面城市找尋不到歷史的痕跡了。一旦消弭了個性與文化歷史,人類棲息的千篇一律的城市會變得多么令人生厭。《,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名義下,各城市不僅喪失了個性和特征,城市的競爭力也在削弱。
   舊建筑的價值
   在城市面貌塑造上,歐美人顯然比我們早覺悟?纯礆W洲那些古舊的城市———羅馬、威尼斯、慕尼黑,至今它們都散發(fā)著經久的魅力,那些古老的建筑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這些城市之所以能保留住大量舊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者的睿智、開發(fā)商的節(jié)制、建筑設計師與居民的意識分不開。
   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告訴我們:一個城市不能沒有歷史的記憶。
   好在,情況還不是那么糟糕。我市的衛(wèi)星城市,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還剛剛開始,此時覺悟為時不晚。他們在城市規(guī)劃設計中,開始國內外公開招標,尋找最杰出的設計大師擔綱規(guī)劃設計,這些設計師正把保護舊建筑的意識傳染給更多的開發(fā)商。在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競爭日趨激烈的前提下,開發(fā)商們也逐漸認同保留一些舊建筑符號為項目帶來的文化附加值。譬如,膠州市和即墨市等歷史悠久的古城,在規(guī)劃設計中,為保留一處有價值的古建筑,寧肯將規(guī)劃中路過此處的筆直的大路拐個彎,寧肯少蓋幾棟樓、多花幾筆錢,也要把有價值的歷史建筑整修保留好。這就是遠見,這就是文化,這就是水平。然而就是這些古舊建筑,鉤沉起新建社區(qū)樓盤的文化支點和吸引市場眼球的亮點。由此可見,有魅力的舊建筑也是不錯的項目賣點。
   新與舊的和諧共榮
   在新的城市化建設中,讓舊的建筑和新的建筑和諧共榮,是政府、設計師和開發(fā)商應該深思的問題。
   去年9月19日,建筑雙年展期間,北京798工廠“時代空間”內,由新加坡新安建筑事務所與北京名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04國際建筑師沙龍”如期舉辦,沙龍主題“我們同時擁有新和舊”,更將這一有著深刻意義的問題予以深化。遠道而來的國際著名設計大師伯納德·屈米先生公布了去年受主辦方之邀為798工廠設計的改造方案———一個別具匠心的方案:在整體建筑上高出25米的空間建新的群樓,對原建筑予以保留。該設計方案集中體現了讓城市“同時擁有新和舊”的宗旨。在其看來,新舊建筑應該在同一城市中有機銜接、和平共處。798工廠內多處有著明顯的歷史標識的空間讓他非常感興趣,以至于喊出“798萬歲!”的口號。
   地產界名企業(yè)家張寶全認為屈米的方案非常具有想像力,并對其建筑價值觀表示認同。他說:“在經濟社會中我們更關注經濟意義,但是城市真正的魅力還是在于文化和歷史。屈米先生最后講了798萬歲,我覺得并不是這些工廠和廠房萬歲,是沉淀在這塊土地上的建筑歷史、建筑文化萬歲,這在今天乃至未來都是有價值的東西。”
   開發(fā)商是商人,商人逐利。所以,單純讓開發(fā)商樹立保護舊建筑的意識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給予切實的支持,比如政府給予保留舊建筑的企業(yè)一定補償和政策,一個關注城市競爭力的政府應該知道怎么去做。本報記者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