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楊綜合報道
據位于慕尼黑的Ifo經濟研究院本周三發(fā)布的報告,2月份德國的經濟景氣指數(busi-nessclimateindex)從1月份的96.4跌至95.5,打破了過去兩個月Ifo指數連續(xù)上升的局面。此前曾有預計,Ifo指數在2月份可能有輕微上調。德國公司對現(xiàn)狀的評估指數從95.3跌至94.5,對未來半年的預期從97.5跌至96.4(
Ifo指數通常波動范圍為96.1~97.5)。持續(xù)上升的悲觀情緒并不僅僅困擾著德國經濟。比利時商業(yè)情感指數也由1月的-3.8猛降到-8.1。比利時央行表示這一指數自2003年中期以來一直下滑,盡管先前經濟學家也曾預測會有一定上升。意大利ISAE研究中心的數據也是如此,意大利的經濟信心指數已經連續(xù)三個月下滑,跌至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德國聯(lián)邦銀行行長韋伯(AxelWeber)表示:Ifo指數的下降表明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德國經濟與勞工部長克萊蒙特(WolfgangClement)則聲稱,不必對Ifo指數過于關注,德國經濟復蘇仍將繼續(xù)。德國第二大銀行裕寶銀行(HVBGroup)的分析師里斯(AndreasRees)支持部長的意見,認為2月的Ifo數據下滑不足為慮,3月份的平均Ifo指數依然會增長,對于德國工業(yè)產量繼續(xù)增長的預期依然樂觀。然而,在連續(xù)三個月的經濟平緩之后,德國去年第四季度的GDP意外收縮0.2%。而此次Ifo經濟研究院發(fā)布的數據報告無疑令德國經濟信心雪上加霜。克萊蒙特重申,盡管去年第四季度GDP表現(xiàn)不佳,但政府沒有必要削減原先對2005年1.6%的經濟增長預期。不過,一些經濟研究機構都認為1.6%的經濟增長預期過高。
德國商業(yè)儲蓄銀行DZBank經濟學家以為,造成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國國內經濟持續(xù)疲軟,銷售無法帶動。同時,歐元對美元的強勢,也被認為極大抑制德國產品出口。
去年德國的出口增長幫助拉動了德國經濟的增長。但Ifo研究所認為,出口增長的效應,是否能夠轉化為更多的國內投資以及增加國內就業(yè),尚不得而知。
德國聯(lián)邦勞工署本月初表示,1月份德國的失業(yè)總人數達到了503.7萬人,失業(yè)率上升至12.1%,達到二戰(zhàn)以來最高水平。本周二另有數據表明,德國公司去年的利潤增長為10%,但員工的工資水平幾乎沒有增長。
德國DGB行業(yè)工會周三表示:“人們掙得越少,消費就會越少,經濟自然也就越糟糕。近三年來的國內消費低迷,與工資水平沒有提高有直接關系!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