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本報連續(xù)追蹤報道“重慶籍大學生山西集體退學”事件,已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國家教育部有關方面的重視,昨天,教育部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將盡快調查處理退學事件。
昨天上午,記者電話采訪國家教育部。該部辦公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接到學生家長的投訴,目前正在交辦處理之中,教育部將從
速將問題反饋給山西省教育廳,責成該廳對山西集體退學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
記者昨天同時還獲悉,山西大學、山西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有關人員已經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就集體退學事件善后問題進行商議。
現(xiàn)在,退學學生希望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退學學生到哪兒去上學,二是一些高職院校騙招,給家長學生帶來的損失誰來賠的問題。
除了幾十位重慶學生外,事件波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區(qū),保守計算也有兩百多人退學。據悉,他們報考填寫的都是山西大學,但收到的卻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家長和學生憤怒的是,山西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刻意隱瞞了惡劣的辦學條件,絕口不提該院是山西大學與一所中專聯(lián)合辦學,并不歸山西大學直接管理,“他們反復給我們傳遞一個信息,孩子考上的就是山西大學!焙芏嗉议L都說,在上學之前他們曾打電話到山西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咨詢過,接電話者都說自己就是山西大學。
據記者了解,絕大多數(shù)重慶籍退學大學生在乘坐了三十多個小時火車后,今天能夠趕回重慶。他們中一部分將到重慶市招考辦投訴,一部分無奈選擇復讀高中,或者選擇自考。與此同時,今天還有六七位退學學生從太原起程返渝。(首席記者
朱明躍 太原報道)
法學家、社會學家談“山西退學事件”
本報訊“山西退學事件”經本報連續(xù)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昨日,記者采訪了一些法學家、社會學專家。他們認為,當?shù)亟逃块T難辭其咎,退學的學生有權要求學校進行賠償。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副教授范屢冰,曾參與我國《教育法》的修訂和《學校法》的起草。他說,教育部出臺文件要求,普通高校的二級學院都必須與母校進行分離,有各自獨立的學籍,單獨的管理,要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招生。發(fā)生退學事件,首要責任在學校,本身不具備高職的辦學條件,硬要打腫臉充胖子,而批準其設立并招生的教育行政部門也難辭其咎,他們在審批學校時,顯然沒有盡到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他說,在參與招生考試時,學生是非常弱勢的一方,信息非常不對稱。目前正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法》將對學校的設立作出更加嚴格的要求,甚至會要求學校要像上市公司一樣向社會披露相對詳細的信息。對此事件,他認為學校已經損害到學生受教育的合法權益,學生有權要求學校賠償。
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孫元明認為,退學事件對很多地方流行的高校合并、資源重組發(fā)出了預警信息。而招生辦作為政府服務性機構,也要起到監(jiān)督作用。(記者
湯寒鋒 實習生 唐玉)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