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河北省教育廳日前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中外合作辦學管理的通知》提高了中外合作辦學準入門檻,尤其是第三條“引進的外方課程和專業(yè)核心課程應當占中外合作辦學合作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國教育機構教師擔負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門數和教學時數應當占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全部教學時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此,石家莊經濟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兩個‘三分之一’是最難辦到的,一般院校難以做到。”
22家機構和項目通過復核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以不設立教育機構的方式,在學科、專業(yè)、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
我省中外合作辦學工作會議4月在滄州召開,省教育廳對教育部復核通過的2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頒發(fā)了許可證書和項目批準書。會上,我省確定了規(guī)范中外合作辦學活動的原則為“控制規(guī)模、規(guī)范管理、提高質量、創(chuàng)造品牌”。
中外合作辦學的“公益性”在此次會議上被屢次強調。省教育廳要求各院校在中外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堅持公益性原則,堅決制止以中外合作辦學的名義實行亂收費、高收費的行為,防止教育產業(yè)化傾向。
中外合作辦學為何受追捧?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自1995年教育部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guī)定》以來,我省有55個單位提交了中外合作辦學申請,今年有2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教育部復核。
中外合作辦學為何發(fā)展迅速,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青睞?石家莊經濟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負責人認為,對許多中國家長來說,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花多少錢也會在所不惜的。但直接送孩子到國外去,孩子未必適應,中外合作辦學讓學生在國內“預熱”一兩年再出國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要。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霍獻育認為,有三項顯而易見的“好處”吸引著學生和家長,其一是“費用低”,學生在不出國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享受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但比直接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便宜不少。其二是“門檻低”,直接申請境外高校對學生語言水平要求要高,許多學生難以如愿,而考進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yè)相對容易;其三是“出路好”,他以本校和烏克蘭一所國立高校的合作為例解釋說,學生不扔掉英語的情況下又掌握另一種外語,再加上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就業(yè)會比較容易。
新規(guī)將提高辦學門檻
省教育廳國際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擬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開展部分教育活動在國內、部分教育活動在國外這種‘雙校園’(2+2、3+1等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過程中,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過程應在中國教育機構內實施。
據介紹,目前我省咨詢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較多,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中外合作辦學管理的通知》將成為合作項目能否獲得批準的必經“門檻”。
辦學成本提高將導致沒人做?
“學校的初衷都是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在擴大學校知名度的同時提高學生受教育的含金量,為學生提供更多出路!苯邮懿稍L的幾位省內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了對政策的贊同,同時也表現出對我省中外合作辦學前景的些許擔憂。
石家莊經濟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負責人分析說,國外原版教材太貴和派出外教人力成本太高是兩個‘三分之一’最難實現的原因。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外事處負責人對記者說,“資金不夠、外語不行是我省許多學生的問題,加之我省缺少國際化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本來就比較慢。此次教育部出臺政策提出了很多要求,按這個要求辦學成本肯定會增加,這就牽扯到收費問題。收高了學生難承受、政策不允許,收少了如果賠本誰也不會做!痹撓壬J為,我們要公益、外方要效益,這之間就產生了矛盾,教育部的政策會影響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
雖然不少接受采訪者言語中透露出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新規(guī)出臺后如何發(fā)展的憂慮,但他們同樣相信并期待,以“質量”為核心內容的本次整改之后,“市場將更規(guī)范,學生會受益,中外合作辦學會更‘名副其實’”。(許靜
紀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