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地震孤兒收養(yǎng)工作啟動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前晚11時,石先生和妻子就乘坐飛機從長沙趕往四川,以期能第一時間收養(yǎng)地震孤兒。兩人馬不停蹄地跑了幾個災區(qū)卻一無所獲:地震孤兒們或多或少存在殘疾,和自己的收養(yǎng)意愿有出入。 省民政廳婚姻收養(yǎng)登記管理處介紹,孩子們的殘疾狀況讓收養(yǎng)者猶豫,昨日無孤兒被成功收養(yǎng)。
????孤兒有殘疾收養(yǎng)者猶豫
????石先生和妻子鄭女士年近40歲,一直沒有孩子。地震發(fā)
生后,他們一直關注著災區(qū),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每次網上出現有關地震孤兒的消息,兩人都會及時查看。24日,兩人得知可以收養(yǎng)地震孤兒后,當晚11時就乘坐飛機飛往四川。到達成都后,兩人直接打的前往都江堰,希望能第一時間進行收養(yǎng)登記。由于成都市地震孤兒沒有被收養(yǎng)意愿,兩人又打的直奔綿陽、德陽民政局,仍然一無所獲。昨日中午,石先生在四川省民政廳值班室向記者大倒苦水:“為了收養(yǎng)孩子,我們都花了將近一萬了,為什么找不到健康的孩子呢?”
????石先生的故事并非孤例,來自天津的中學老師王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昨日上午7時30分,她就帶著一直沒有孩子的女兒飛到四川。王女士說,當他了解到孩子們或多或少存在殘疾時,非常失望。她表示,自己可以給有殘疾的孤兒捐錢捐物,但要收養(yǎng)卻非常為難。
????昨日,幾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收養(yǎng)人士到災區(qū)尋找無所獲后直接來到了省民政廳值班室,要求省民政廳公布地震孤兒的詳細資料,為他們辦理收養(yǎng)手續(xù)。
????尊重隱私 孤兒資料不公布
????面對大家的熱情,婚姻收養(yǎng)登記管理處處長江濤不得不臨時找了一間房間,專門為大家做解釋工作。但一聽江濤說絕大部分地震孤兒都存在或輕或重殘疾時,很多收養(yǎng)人士猶豫了。有人激動地質問為何不早公布孤兒殘疾的情況?!爸?,由于孩子的父母死亡情況沒有最終確定,手續(xù)還不健全,收養(yǎng)工作也一直沒有展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最終確定了532地震孤兒,其中有被收養(yǎng)意愿的僅88名。”江濤說。
????針對大家希望公布孤兒們詳細資料的愿望,江濤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們也有自尊和隱私?!苯瓭f,孤兒們不會任人挑選,這樣會給孩子們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有的孩子會終身被貼上“地震孤兒”的標簽,無法真正融入社會。各地民政部門反映,很多收養(yǎng)人士都希望收養(yǎng)3歲以下,而且長得漂亮的。而有被收養(yǎng)意愿的孤兒中恰恰沒有具備這樣條件的。
????至于有收養(yǎng)人士希望能公布孤兒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電話,江濤表示要先征得當地民政部門同意后才公布。
????未被收養(yǎng) 仍會妥善安置
????江濤介紹,88名地震孤兒主要分布在德陽、綿陽、廣元和阿壩地區(qū)。其中5歲以下智障孤兒6名,5到10歲的孤兒28名,10到14歲的孤兒54名,后兩個年齡段的絕大部分有身體或其他方面的殘疾。
????如果孤兒們最終未被收養(yǎng),下一步將通過辦理低保,采取親屬代養(yǎng)、寄養(yǎng)等方式妥善養(yǎng)育。據了解,除政府救濟之外,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還將從今年12月起給地震孤兒發(fā)放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補助費,直至其年滿18周歲。
????不過,江濤仍然希望有人能收養(yǎng)這些孩子,用愛許給他們希望。
????收養(yǎng)程序
????收養(yǎng)人攜帶本人戶口簿、身份證、街辦等部門的生育證明和收入證明到災區(qū)縣級民政部門登記,提出具體收養(yǎng)要求,如小孩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如果有符合收養(yǎng)者收養(yǎng)要求的孤兒,其監(jiān)護人愿意送往收養(yǎng)者,民政部門會通知收養(yǎng)者。其中,10歲以上的孤兒被收養(yǎng)還將尊重孤兒的意見。
????記者手記
????地震孤兒期待大愛
????面對絕大部分地震孤兒存在殘疾的事實,收養(yǎng)者猶豫了。他們說,很為難,但我愿意給孩子們捐錢。作為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的記者,他們眼神和語言的流露,讓我毫不懷疑他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在理解的同時也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敬意。但要求在大地震中奇跡般活下來的孩子們,能完好無損地等待著我們的愛,我們就只能怪罪上天在制造這場災難時,為何不可以給我們留下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我們能忍心看著這些身體已經受到傷害的孩子,真的像棵草一樣的慢慢枯萎嗎?3個多月以來,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已經完全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失去雙親的孤兒們。的確,如果只是保證孩子們能繼續(xù)生活和學習下去,我們的政府和國家應該、也完全有能力做到。但對于地震孤兒來說,這遠遠不夠。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們需要父愛母愛引領他們上路,不至于獨自拖著本已殘缺的身體去面對可能殘缺的人生。
????愛是現實的,作為常人的我們表示理解;愛又是崇高的,作為常人的我們更應該表示敬意。我們期待無私的大愛,給地震孤兒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舒張惠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