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飭吏治,從“說話”而始,這算得很有“針對性”了——近日江蘇省的睢寧縣,召開“改革動員大會”,拿干部的“官話”開刀。于是報刊網(wǎng)絡(luò),一片叫好,痛斥官員的“套話”、“廢話”,號召干部們都來學(xué)講“人話”。 ????這當(dāng)然是一大“改革”。然而我們的干部,是不是生下來就不會說“人話”?他們的“官話”, 又是誰“教會”的呢——于是想起我的一位官員朋友來,此公當(dāng)初素以“能言”著稱,話語生動,民謠豐富, ????我們的干部,從娘胎里出來,是會說“人話”的,然而一“提拔起來”,進入官場,“說話”往往就成了問題。官場有它的文化,更有它的規(guī)矩,話怎么說,路怎樣走,都是件大事情。說話不同凡響,就是“出格”;演講脫口而出,就是“輕率”;說句老百姓拍手的話,疑似“黨性不強”;而如果一句“套話”、“廢話”也不會說,那更是“不成熟”、“靠不住”的表現(xiàn)了。久而久之,原來會說“人話”的,功能退化了,原來不會講“官話”的,也“成熟”了。說話問題成了官場之間、“上面”考察“下面”的重要項目,成了左右之間、“同僚”們互相遵守的“規(guī)則”和“共識”。難怪連薄熙來這樣的高官,于歡迎大會上說了一句“來的都是哥們”,竟嚇出官員們一身冷汗;至于鄭州那個規(guī)劃局長,一言“你代表黨還是代表人民”,雖全國輿論一片批評,卻不知官場之間,有沒有反認(rèn)為他“靠得住”的? ????當(dāng)然一個“說話”,于官場成了大“問題”,并非從今而始,我們的老祖宗早已有悠悠文化堪作楷?!热缒铣娜钚蓿蠊儆谔就跻母?。太尉出題,“老莊與圣教同異”?阮修從容而對:“將無同”。這樣的模棱兩可,這樣的云遮霧罩,當(dāng)然是參透了“說話”的禪機,透顯出那么一份“成熟”,從而夠了做官的格兒。于是“太尉善其言”,當(dāng)場拍板“辟之為掾”。后來的官場,將《世說新語》的這個經(jīng)典拿給子孫看,以阮修的“三字掾”來楷模官場里待人、接物、起公文、擬批示的“規(guī)矩”,算得很有道理。如若當(dāng)時阮修一剖此心,直言褒貶起儒道之優(yōu)劣來,哪怕是說了一句“人話”,我看太尉府上,是決沒有他一碗飯吃的。因此沿襲至今,代價慘重叫做“付了學(xué)費”,節(jié)節(jié)敗退喚作“屢北屢戰(zhàn)”,坐失良機美曰“欲擒故縱”,扯皮叫做把關(guān),拖拉叫做慎重,推諉叫做協(xié)調(diào),停滯叫做穩(wěn)定,下滑叫做換氣,連送命都叫做“辯證法的勝利”。多少原來會說“人話”的官員,因為參透了“官話”,憑著“三字對”而升官辟掾,靠著“有分寸”而出類拔萃,圓圓熟熟地在那里跟老百姓玩著“將無同”的迷藏?誰說這“話”是無用的“廢話”呢? ????因為有王夷甫這類的太尉,才會有“將無同”的青云直上,更因為有官場里“成熟”的“規(guī)矩”,才會有“官話”的今日盛行,可見“說話問題”,僅僅拿官員“開刀”,恐怕是失之膚淺而又無濟于“話”的了。(凌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