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性做久久久久久

  • <s id="k40ie"></s>
  • <code id="k40ie"><tr id="k40ie"></tr></code>
  • <dl id="k40ie"><xmp id="k40ie"></xmp></dl>
  •     更多網(wǎng)上媒體 新聞中心> 科技 > 正文

    “窩心”原指溫馨 兩岸詞語差異引美麗誤會

    1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0-04-09 08:05:31 人民網(wǎng) 現(xiàn)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原來窩心在臺灣是很溫馨、很貼心的意思??!和我們大陸的意思正相反!”

    ????“原來臺灣人說對某人很感冒的意思是對某人不太喜歡。”

    ????“大陸說住房緊張是什么意思?住房也會緊張嗎?”

    ????自兩岸打破冰封,兩岸語詞差異引發(fā)的誤會,一直是兩岸同胞交流時有趣的談資;兩岸語詞差異也成為部分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近年來,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方便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呼聲日高。

    ????

    2009年7月,長沙。第五屆兩岸經(jīng)貿文化論壇通過的《共同建議》中,“鼓勵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赫然在列。

    ????2010年3月底,兩岸專家學者聚首北京,就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列出了工作目標和時間表。

    ????1同詞異義——

    ????帶來美麗“誤會”

    ????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講的是相同的語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在分離數(shù)十年后卻有不少溝通“障礙”,這一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讓往來兩岸的同胞小小訝異。

    ????2005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談及夫人對自己的支持,用了很“窩心”一詞,令一眾大陸記者面面相覷,在臺灣駐點采訪過的記者義務當起了“翻譯”:在臺灣“窩心”是很溫馨的意思,跟咱們的“窩心腳”是兩回事。無獨有偶,近日,參演過某古裝瓊瑤劇的大陸演員也有一番關于“窩心”的回憶:當年,該演員對劇本中的“好窩心”一詞提出修改意見,認為可能引起大陸觀眾的誤解,來自臺灣的導演卻不接受,“官司”一直打到瓊瑤那里……

    ????相同的詞,不同的義,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兩岸語詞中不在少數(shù)。“公車”,在大陸指公家單位的汽車,在臺灣指“公共汽車”。“愛人”在大陸指配偶,在臺灣卻不必然是配偶。“酒店”,在大陸是賓館、旅店的意思,在臺灣卻指喝酒玩樂的地方。

    ????更常見的是同一事物、不同稱謂。大陸的“網(wǎng)絡”在臺灣叫“網(wǎng)路”,大陸的“熊貓”在臺灣叫“貓熊”;大陸的乒乓球在臺灣叫“桌球”,大陸的“臺球”在臺灣叫“撞球”,臺灣的“機車”是大陸的“摩托車”,臺灣的“計程車”是大陸的“出租車”,臺灣的“幼稚園”大陸叫“幼兒園”,臺灣的“捷運”是大陸的“地鐵”,大陸的“立交橋”在臺灣被稱作“交流道”,臺灣的“行動電話”是大陸的“手機”,臺灣的“滑鼠”是大陸的“鼠標”……

    ????“有些詞雖然兩岸不同,但可以猜個大概意思,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中國政法大學修讀在職學位的臺灣律師劉昌承說。尤其是“食物界”的同物不同名,給兩岸民眾帶來許多“麻煩”。早年間,有臺灣同胞到大陸,看到菜單上有“炒土豆絲”,心想大陸的廚師刀工真細,那么小的“土豆”也能切絲,點一個嘗嘗,等菜上來卻驚呼“搞錯了”。服務員一問方知,臺灣的“土豆”指大陸的“花生”。服務員問,那大陸的“土豆”你們叫什么?答曰:馬鈴薯。

    ????正因如此,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開放前夕,臺灣旅游管理部門專門制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并請來專家給旅游業(yè)者授課,除了教他們認簡體字外,“土豆”就是“馬鈴薯”、“扎啤”就是“大杯啤酒”也是必修課。

    ????2時代變遷——

    ????差異成因多元

    ????兩岸語詞差異,是時光流轉和時代變遷留下的印記。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這種差異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鄭啟五、朱廣祁等大陸學者撰文認為,兩岸由于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同,加之多年阻隔形成的用語差異,是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中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而差異的成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新詞的出現(xiàn)。兩岸分離多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都有新生事物出現(xiàn)和新詞產生,“捷運”和“地鐵”、“計程車”和“出租車”等是一類,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來訪后為大陸人所熟知的“愿景”是另一類。據(jù)專家考證,愿景在臺灣的“詞齡”不算太長,臺灣三民書局1985年編纂出版的大型語詞工具書《大辭典》尚未收入“愿景”一詞。至于春運、民工潮等,則是大陸獨有的新詞。

    ????二、舊詞的沿用。1949年以后,諸如“里長”、“郵差”、“次長”等名詞在大陸日漸消失,在臺灣卻依然沿用。此外,一些較為“古典”的句式和用法在大陸使用頻率已不高,在臺灣卻是書面表述中的常用語,如“敬啟者”、“頓首”、“端視“、“厥為”等等。在口頭表達中,臺灣人也喜歡用一些比較“書面”的詞,如“吊詭”、“激賞”等等。

    ????三、方言的滲透。近年來,臺灣新聞是大陸民眾關注的熱點。臺灣電子和平面媒體的新聞中,有些詞匯讓大陸民眾很是費解,比如龜毛、頭家、吐槽、奧步……這些看似奇怪的詞匯來自閩南方言,有著獨特的韻味,在臺灣社會十分流行。龜毛有挑剔和潔癖的意思,頭家是當家人的意思,吐槽是揭老底,奧步是出陰招……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王銘義是“本省人”,對閩南話很熟悉,他說:“這些詞要精準地"翻譯"還頗有難度,像"龜毛",在不同語境下語義可正面可負面?!?/p>

    ????四、外來語的引入。經(jīng)外語翻譯而來的語匯,在兩岸的詞庫中都有一定份額,由此造成的差異也十分可觀。硅谷和矽谷、智慧財產權和知識產權、桑拿和三溫暖、激光和鐳射都是典型例子。此外,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日常用語也受到日本影響,歐巴桑(大媽)、歐吉桑(大叔)、便當(盒飯)等詞皆源自日本。外語系畢業(yè)的臺灣同胞陳孝凡則認為:“兩岸對外國地名、人名、文藝作品名的不同翻譯才是讓人最頭痛的,兩岸民眾交談時頭腦中要有個"轉換器"才行?!?/p>

    ????此外,專家認為,詞義的引申發(fā)展、行業(yè)專有名詞的“通俗化”等也是兩岸語詞差異的成因。大陸資深網(wǎng)民趙莉則認為:網(wǎng)絡時代兩岸網(wǎng)民自創(chuàng)的許多新詞,雖然還沒有被收入正式出版的辭典,但已經(jīng)漸漸被媒體和民眾采用,如“人肉搜索”等,也對兩岸語詞差異有所“貢獻”。

    ????3合作編典——

    ????消除溝通障礙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和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兩岸語詞也呈相互影響和逐漸融合之勢?!八ァ?倒霉)、“贊”(好極了)等源自閩南話的臺灣口語,開始出現(xiàn)在許多大陸網(wǎng)民筆下,作秀、封殺、福祉、愿景等臺灣常用詞成為大陸媒體常用詞,“愿景”一詞被收入第5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而大陸民眾原創(chuàng)的“大腕”、“海龜”、“山寨”、“不差錢”等詞也在臺灣流行開來。長期從事大陸新聞報道的臺灣資深媒體人王玉燕認為:過去都是港臺流行文化“北上”影響內地,現(xiàn)在這種影響不再是單向的,大陸的流行文化也開始影響臺灣,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一個共識漸漸在兩岸間形成:為促進兩岸交流,消除兩岸語詞差異所帶來的障礙,兩岸應合作編纂一本語詞工具書。

    ????2009年6月,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提出“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希望消弭兩岸分隔60年在文字、語匯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分歧,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國務院臺辦發(fā)言人對此進行了回應,表示贊成兩岸專家學者通過民間的方式合作編纂“中華大辭典”,把存在差異的詞匯比較陳列,供海峽兩岸、港澳地區(qū)及海外華人學習使用。

    ????2009年7月,第五屆兩岸經(jīng)貿論壇在長沙舉行,“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的倡議得到與會人士的熱烈響應,并寫入論壇達成的《共同建議》?!豆餐ㄗh》認為,兩岸使用的漢字屬于同一系統(tǒng),應客觀認識漢字在兩岸使用的歷史和現(xiàn)狀,求同存異,逐步縮小差異,達成更多共識,使兩岸民眾在學習和使用方面更為便利。

    ????這些年來,兩岸各自出版過一些類似功能的辭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霸倬帟r可以與時俱進地做調整、補充?!迸_灣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在第五屆兩岸經(jīng)貿文化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說。

    ????2010年春,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經(jīng)過兩天的協(xié)商和溝通,就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達成三方面共識:用1到2年的時間,盡快編纂出一本兩岸常用詞匯詞典;用3到5年的時間,編纂中型語文工具書——《中華語文大詞典》;自現(xiàn)在開始推動建構“中華語文云端數(shù)據(jù)庫”。

    ????這一造福兩岸同胞和全球華人的事業(yè),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起步。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fā)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乾隆玉璽9586萬港元成交 刷新拍賣紀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