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年來青島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精神、傳統(tǒng)美德深入人心上下齊心奮戰(zhàn)再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一座城市的風采,不僅在于它擁有美麗和現(xiàn)代化的城市風貌,還在于充盈而豐厚的城市文明與精神內涵,即精氣神?!拔拿髭A得尊重,同鑄美好心靈,共建美好家園”,五年來,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參與第三輪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青島實施了“提升市民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美化城市環(huán)境、優(yōu)化公共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六大工程,著力在推進創(chuàng)建高標準和常態(tài)化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成效顯著。經過全市上下齊心奮戰(zhàn),我市三年測評的總成績在參加復查的第一批和第二批7個省會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再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回顧五年來的變化,青島城市變得更美更靚:經過環(huán)境綜合整治,八大關恢復當年好景致,鐵路兩側呈現(xiàn)盎然綠意;清理視覺污染,市容變得整潔清爽。而其間發(fā)生在青島的動人故事也常常讓全國感動:“微塵”,從一位數次不留名向災區(qū)大額捐款普通市民,擴大成一個愛心群體,一直到現(xiàn)在成了全國聞名的青島愛心與慈善名片;“紅飄帶”,提起它,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一系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特別是2011年,當全國輿論因廣東“小悅悅事件”而考問道德良心之時,青島的“紅飄帶”愛心群體——的哥的姐們卻用發(fā)自內心的助人行動,彰顯了青島城市的道德高度…… ■城市文明在眼前 宜居環(huán)境 樂了百姓 通過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 創(chuàng)城讓市民受益 在青島市民心中,“創(chuàng)城”已經成為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代名詞。通過美化城市環(huán)境,優(yōu)化公共秩序,來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成了我市創(chuàng)城的主要手段和目的之一。創(chuàng)城提升了青島居民幸福感,這是記者采訪市民得到的感受。因為創(chuàng)城,青島比以往更加靚麗,這是市民發(fā)自內心的感慨。 八大關: 拆違增綠景美人更爽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多年來,島城的獨特風貌一直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作為城市形象的集大成處,八大關風景區(qū)讓中外游客流連忘返。為了更好地保護八大關風景區(qū),去年5月中旬以來,我市啟動八大關綜合整治行動。重點抓好違建拆除、綜合治理、改善民生和長效機制工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整治工作取得全面成效。在八大關景區(qū),游興正濃的大學路居民張余良告訴記者,多少年了,八大關沒有像今天這樣養(yǎng)眼過,新整修的歐陸建筑與平整的道路、干凈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相得益彰,整個八大關風景區(qū)散發(fā)著歷久彌新的韻味。 八大關景區(qū)環(huán)境,除了讓居民拍手稱快外,整個景區(qū)綠化的改變,則把八大關原有的景觀和風情還給了市民和游客。整治行動前,由于連續(xù)干旱和人為破壞,八大關景區(qū)內綠地苗木、草坪受損嚴重,大面積的綠地出現(xiàn)斑禿現(xiàn)象。景區(qū)內設施中,出現(xiàn)部分亭廊和園林設施陳舊破損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景區(qū)形象。八大關綜合整治行動啟動后,把綠化恢復作為重點項目推進,突出節(jié)點的塑造,設計時本著“春花爛漫、夏花清雅、秋色絢麗”的原則,營造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觀氛圍;突出植物景觀,體現(xiàn)春夏秋三季的植物季相和色彩變化,形成春季熱烈奔放、夏季清雅舒爽、秋季色彩斑斕的植物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呈現(xiàn)出豐富的景觀層次,增加了城市景觀的藝術情調。經過半年多時間,共改造綠地5.68萬平方米,栽植喬灌木2.98萬株。改造后的八大關風景區(qū)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色彩豐富、層次鮮明的藝術景觀。 鐵路兩側: 景觀長廊取代臟亂差 紅瓦綠樹、整齊劃一、文化味彌漫,這是說青島海邊一線嗎?不,這指的是鐵路兩側。經過植樹造林、沿線老樓外立面整治、各站臺周邊拆違添綠,隨著沿線綜合整治工程展開,才有了如今環(huán)境的大幅提升,一改此前沿線塵土飛揚、污水橫流、老樓斑駁的破敗景象。我市鐵路兩側環(huán)境整治的目標是:打造進出島城最綠色、最具文化味的景觀長廊。目前,這一景觀長廊正在逐步呈現(xiàn)。 植樹造林的同時,鐵路沿線各轄區(qū)還利用地理特點打造景觀節(jié)點。鎮(zhèn)平路南段鐵路沿線,此前的大土坡已被綠化樹木覆蓋。據了解,鐵路兩側環(huán)境整治指揮部在鎮(zhèn)平路南段,栽種了長達一公里、多達萬余棵的黑松、垂柳等樹木,同時又將坑洼破損的路面全面修補。工程完工后,區(qū)域內的環(huán)境和通行狀況,都有了質的變化。 鐵路兩側的老樓房改造,在扮靚鐵路沿線風景的同時,也直接提升了居民居住環(huán)境。四方火車站附近的海岸路沿線,一排排樓房煥然一新,不僅外立面全新粉刷,而且還戴上了“小紅帽”?!拔覀冞@座樓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幾乎30年沒有修繕過,而去年政府一次內外全裝修,老房換新貌,住著更舒心。”提到鐵路兩側改造,住在海岸路上的王先生直豎大拇指。 據了解,去年我市完成鐵路兩側立面整治面積共計56萬平方米。在建筑立面整治中,注重突出鐵路兩側環(huán)境景觀的文化特征,延續(xù)青島歷史文化名城建筑風格和城市發(fā)展歷史文化脈搏。 視覺污染治理: 還百姓清爽城市空間 往年市民開車走在膠寧高架路上,道路上以及兩邊映入眼簾的是讓人應接不暇的各類廣告牌,而到沿海一線走一圈,在欣賞風景的同時,總要搭配看一眼商家的廣告。現(xiàn)在,這些讓市民“眼厭”的廣告被清理一空,市容環(huán)境變得清爽而養(yǎng)眼。這與我市自2010年12月啟動的全市視覺污染清理整治活動功不可沒。 在戶外廣告拆除方面,去年市區(qū)共計拆除大型立柱廣告516個、9萬平方米,橋體廣告1288個、3.3萬平方米,跨街龍門廣告88個、1.4萬平方米,拆除標識立牌620塊。多年來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萊陽路LED電子顯示屏、青島灣三塊巨型廣告、太平角一塊2247平方米號稱亞洲最大的板式廣告也被集中拆除,整個青島灣的視覺環(huán)境明顯改善。 我市組織編制《青島市戶外廣告、招牌設置總體規(guī)劃》,為戶外廣告劃定紅線,明確了禁止設立區(qū)域。其中包括各級政府及其周邊地區(qū)、青島風貌保護區(qū)內的城市綠地、奧運文化街區(qū)、八大關歷史文化街區(qū)和保護區(qū)范圍內其他歷史建筑的控制地段;沿海一線地區(qū),如前海一線西起貴州路,包括太平路、萊陽路、文登路、東海路以南區(qū)域;山、海、景區(qū)保護范圍內,如小珠山、嶗山風景名勝區(qū)范圍內。 ■感動瞬間 青島人文明行動鏡頭 ●2007年7月1日,在城陽區(qū)一個路口,過馬路的老人突遇大雨,正在飯店吃飯的城陽區(qū)居民仇劍鋒見此情景后,沖進大雨幫老人撐傘,一直將老人送回家。路過此地的招吉玲、王招平母女也為在雨中蹣跚的老太太送去一把傘。“暴雨中的感人一幕”在媒體和網絡上廣為傳播,被譽為“愛心傘”。 ●2008年11月23日凌晨2時,即墨市教師胡磊因脾臟破裂造成大出血,急需補充能夠使血管凝血的纖維蛋白源和凝血酶源復合物。胡女士家人向電臺求助,但是,這兩種藥物島城各醫(yī)院都沒有。濟青兩地電臺連線,終于在省立醫(yī)院和齊魯醫(yī)院找到了這兩種藥。島城、泉城之間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大營救。當護送救命藥的車隊到達高速公路即墨出入口時,即墨當地100多輛出租車司機自發(fā)集結,用車輛將高速公路和醫(yī)院之間的所有路口封鎖,只留下一條直達通道……經過2小時45分鐘的接力護送,救命藥終于安全抵達即墨人民醫(yī)院,15分鐘后注射到了胡磊體內。 ●2009年3月22日上午11時許,膠南市臨港經濟區(qū)蘭西村的5歲男孩李宇航在村東河的橋上玩耍時,被其他頑皮同伴推倒掉入一米多深的河中,這時正在附近倒垃圾的83歲老人吳英美發(fā)現(xiàn)后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及個人安危,只身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 ●2010年3月5日下午3時30分許,平度姑娘董金鳳在北川縣安昌鎮(zhèn)紅綠燈崗亭十字路口28度陡坡處執(zhí)勤,在護送北川安昌第一小學4名學生過馬路時,為保護其中兩名學生楊永歡、魏首發(fā)的安全,董金鳳的左腳被一輛滿載紅磚的小四輪拖拉機后輪碾過,嚴重損傷,踝關節(jié)骨折,多處脫位,皮膚軟組織嚴重受傷。事跡感動四川。 ●2011年11月3日清晨5時35分,準備去早市賣早點的羅女士騎著自行車經過遼陽西路與勁松七路路口附近時,被一輛疾馳而來的紅色比亞迪轎車撞倒,肇事司機非但沒有下車救人,反而踩著油門一路向東疾馳。這一幕被青島海博出租車公司的梁斌師傅看到,他一邊追趕肇事車輛,一邊通過車載電臺向公司其他的哥發(fā)出了圍追堵截的“通緝令”。一時間,接到通知的其他8輛出租車分別從臺東、四方長途站等各個地方趕來,在梁師傅的組織下,4輛出租車對逃逸轎車進行圍追堵截,另外5輛出租車則負責救援。(記者 劉延青) ■文明駐心中 處處可見“小藍帽” 文明基因植入城市的每一個細胞參與志愿活動成了市民生活常態(tài) 2008年,青島成功舉辦一屆讓全國和世界稱贊的奧帆賽。奧帆賽上,成千上萬的志愿者成為青島奧帆賽場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蔚藍的海邊身著各色祥云服飾的他們,穿梭于帆船賽場的各個角落,無私奉獻,不辭辛苦,共同見證了奧運盛事成功舉辦。奧帆賽過后,人們發(fā)現(xiàn),志愿者們已經離去,但志愿精神一直留在這個城市里,留在人們的身邊。特別是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活躍在各個領域內的志愿者,讓人們看到城市的志愿奉獻精神。 家住市南區(qū)奉化路的71歲老人張桂芝,在她獲得的諸多獎勵中,特別看重一個榮譽證書,那是獎勵她為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優(yōu)秀志愿者的榮譽證書。雖然年過七旬,但提到參加志愿活動,張桂芝說她總是全身充滿活力?!吧辖志S護交通秩序,參加社區(qū)治安聯(lián)防巡邏,我還特別加入了專為關愛空巢老人組織起來的志愿者團隊?!睆埞鹬ジ嬖V記者,她所在的社區(qū)現(xiàn)在有老齡志愿者團隊,大家在志愿奉獻活動中收獲了生活的快樂。 在青島,像張桂芝老人這樣,參加志愿活動已經成了眾多市民的生活常態(tài)。據市志愿者協(xié)會統(tǒng)計,目前全市共有11758支志愿服務隊伍、44.5萬名注冊志愿者。這些志愿者活躍在各行各業(yè),他們如同植入文明基因的城市細胞,用他們的奉獻共同推起了青島城市文明的高度。比如在青島,無償獻血的隊伍中,有一小部分人群比較特殊,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是上班時間還是公休日,只要他們一接到血站電話就會立馬趕去獻血——這就是“熊貓血”獻血志愿者團體。 創(chuàng)城期間,頭戴藍色志愿者標志帽的市民更是走上街頭,隨處可見。 志愿行為成了青島市民“文明于心,外化于行”的最好見證之一。 ■亮出“城市名片” “微塵”“紅飄帶”感動中國 5年來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成為青島形象新名片 青島是一座充滿愛心的城市。五年來,我市一手抓硬環(huán)境建設,一手抓軟環(huán)境和人的道德心建設。自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先后涌現(xiàn)出大洋一號船長陸會勝、普通士官朱桂全、奉獻愛心的市民群體“微塵”、救危扶困出租車司機群體“紅飄帶”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形成了富有時代特色、彰顯城市內涵的典型群體,成為青島這座城市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微塵,上升為城市精神 青島 “微塵”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2004年底印度洋突發(fā)海嘯災難時,一對中年夫婦走進了青島市紅十字會,他們說替朋友為印度洋海嘯災區(qū)的災民捐款5萬元。當工作人員問其姓名以便開具收據時,他們留下了“微塵”的化名。短短數年之后,“微塵”擴大成一個愛心群體,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 尋找“微塵”的過程,成為青島市挖掘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契機。“微塵”精神深深感動了市民,越來越多的人在捐款后留下了 “微塵”“小小微塵”“微?!钡拿??!拔m”已逐步擴展為一個充滿愛心的群體,成為青島公益事業(yè)的品牌。僅2008年汶川大地震,青島市以“微塵”名義捐款捐物的就達2.97億元。“微塵”從當初一個愛心捐款者隨手寫下的名字,演化成為“一座城市的良心”。 把握“微塵”現(xiàn)象,我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微塵公益文化宣傳,不斷在全市掀起學習微塵精神、共奏愛心樂章、共建和諧社會的熱潮,將微塵精神上升為一種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引導全市人民做體現(xiàn)時代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如今,體現(xiàn)愛心永駐、博大無私、真誠互助精神的“微塵”現(xiàn)象已經上升為一種城市精神。 有一個事例可以說明“微塵”精神在青島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里,由青島報業(yè)傳媒集團和市紅會聯(lián)袂推出的“讀早報晚報做微塵”公益活動,倡導人們 “向微塵學習,讀一份報,獻一份愛”,一年時間累計捐款70余萬元,使5000多人次受益。 紅飄帶,傳遞溫暖感動中國 在青島,紅飄帶和全國知名的公益品牌“微塵”一樣,有著一種特殊的含義。她誕生于2006年,當時三位島城出租車司機先后撿到巨款后主動交還失主,青島市民自發(fā)贈送紅飄帶向他們表達敬意。之后,島城出租車行業(yè)就將紅飄帶印制到了那些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的出租車司機的車上。從此,“紅飄帶”成為一種精神,涌動在青島的大街小巷。 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全市窗口行業(yè)學習紅飄帶精神,把飛揚的紅飄帶變成了青島城市文明的象征和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紐帶。當800萬島城市民因“微塵”而凝聚,因“紅飄帶”而提升,把對城市的熱愛和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領悟,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時候,“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就成了大家良知的底線。 2011年10月7日,發(fā)生在青島街頭的一件事,讓全國再次感受到島城“紅飄帶”精神的溫暖與可敬。那一天,在南京路公交車站,一位老人突然摔倒在地血流不止。人們打了120急救電話,但一時誰也不敢上前救助,路過此地的青島藝華出租車紅飄帶車隊隊長慕春華首先伸出了救助的手。當時有一個人說,大姐你別動,是他自己磕倒的。對于對方善意的提醒,慕春華并沒有猶豫,而是半跪在地上,試試老人的脈搏,詢問老人心臟有沒有不適感。接著,在場的人們也一起上來幫忙了。為了盡早讓老人得到救治,慕春華在兩位年輕人的幫助下,用自己的車將老人送到醫(yī)院,等老人的家人趕到時,老人已經脫離了危險。 2011年11月26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以《溫暖的紅飄帶》為題對我市紅飄帶出租車隊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節(jié)目播出后第二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致信市交通委運管局及全市出租車司機師傅們,表達了“感謝和深深的敬意”,指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敬老愛親的有形和無形的‘紅飄帶’,向社會傳遞著愛的溫暖,成為島城新的亮麗名片”,并號召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xié)力,在每一位青島市民心中系起屬于自己的‘紅飄帶’,更多地關愛他人,傳遞溫暖,在心手相連中凝聚起道德的力量,共同建設我們宜居幸福的現(xiàn)代化青島!” 看了李群書記的信后出租車司機師傅們備受鼓舞,社會各界表示要 “弘揚紅飄帶精神,爭做文明使者”,迅速掀起弘揚紅飄帶精神的高潮。 |
上一篇:西海岸10年再造1個新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