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4月28日訊 3月15日下午,市民政局黨委成員、副局長高克寧做客“民生在線”,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網友“家住城陽區(qū)”反映:父親是80多歲的老人了。1953年參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F在享受在鄉(xiāng)復員軍人待遇,每月不到600元。聽說市內四區(qū)像他父親這樣的每月能拿到好幾千,請局長談談市民政局是如何解決落實這個問題的。 高克寧在網談時答復說,目前,像這位網友父親這種身份的在鄉(xiāng)老復員軍人,國家的生活補助標準是:每人每年4260元(每月305元);山東省的生活補助標準是:每人每年5540元(每月約460元);我市補助標準是:每人每年6120元(每月510元)。就全市范圍情況來看,各區(qū)市執(zhí)行的標準也不一樣,市內四區(qū)每人每月600-700元不等,城陽區(qū)每人每月610元。 高克寧解答這位網友的疑問說,您說的每月領取好幾千元的問題,據我們了解,目前在離退休人員中,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部分人員的退休金才能達到這個標準。您父親是在鄉(xiāng)老復員軍人,不符合上述條件。據我們了解,今年下半年,國家還將繼續(xù)提高部分優(yōu)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屆時,我們民政部門將根據上級通知精神,認真做好我市部分優(yōu)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提標工作,您父親的補助標準也會得到相應提高。 近日,記者來到城陽區(qū)小寨子社區(qū),采訪老復員軍人張式云,詢問一下他的生活補貼領取情況—— 主持人:大爺,您好。請問今年您高壽? 張式云:我今年81歲。 主持人:大爺,您哪年當的兵? 張式云:我1953年1月當兵,2月就抗美援朝去了,在朝鮮待了3年時間,期間榮獲三等功一次(獎章因其他原因給別人了),1956年回來后在膠南又服役一段時間,1957年退伍的。 主持人:大爺,您退伍以后都做過什么? 張式云:我1957年10月從膠南退伍后,在城陽公社辦的毛巾廠、水泥廠干過活。 主持人:大爺,現在國家每月發(fā)的生活補助是多少錢?都能按時發(fā)給您嗎? 張式云:能按時發(fā),每季度都給打在存折上?,F在是每月發(fā)610元,其中有100元是俺區(qū)的地方補貼。 主持人:大爺,聽說城陽區(qū)給像您這樣的優(yōu)撫對象每年有1000元的普通門診補助,您知道么? 張式云:知道。俺都明白。 主持人:大爺,醫(yī)療補助和普通門診補助政策您都知道,那城陽區(qū)是否給您補助過呢?補過多少錢給您??? 張式云:你看我的身體,還有老伴的身體,都很好。好幾年沒生過病,所以說這事知道,一直還沒有機會報銷過。(記者 周琦 高艷) |